汪昕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青年委员、中华脑电生理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分会委员、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协作组委员、中国癫痫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分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及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理事。目前担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长期从事癫痫、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承担“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 丁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癫痫与脑电图学组成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癫痫、脑血管病,神经保护策略,帕金森病等。 |
林龙年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87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1994年和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生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回国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大脑编码分析技术平台的建设,并担任大脑编码分析实验室负责人。现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十三、十四和十六届专家评审组成员,《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生理学报》等专业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学习记忆神经编码,有关海马“记忆编码单元”和“窝概念细胞”等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PNAS》、《Trends in Neuroscience》等国际专业杂志。 | 马兰 现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药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Neuropharmacology》等学术刊物编委。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β抑制因子的核信使功能和阿片类药物调控基因功能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揭示了药物作用的新途径;发现GRK等蛋白激酶在学习记忆和药物成瘾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 |
王金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自2004年以来,一直从事视频分析与检索、大规模目标识别、目标检测与跟踪、图像分类与识别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也涉及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 完成国家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提案3项:弱空间分布描述子、面向生成监控视频浓缩叙事图的视觉描述子和一种自动生成高质量缩略图的图像编码方式。现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公开专利13项,国际专利1项 。 所研发的核心技术在联想、京东、华为、京东方、美的、物美、视讯、美亚、精伦、航美和智慧互联等多家公司产品中进行技术转移和应用。 曾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加”上央视一套加油向未来节目为众人展示人脸识别技术,北京卫视的北京您早节目中展示“智能辨物技术”。 担任湖南卫视“我是未来”的科学代言人;研发的人工智能音乐评分系统在央视“渴望现场”担任机器人评委。 | 裴为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2005年毕业于中科院半导体所,获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德国马普微结构与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在半导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工作至今。 致力于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用于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制及特性改进。研究可记录或调控神经活动的相关生理、生化信息传感技术,研究提高传感灵敏度和提升信噪比的方法,探索和研究高通量、高密度和可在体长期使用的神经接口技术,开发相应的器件实现和微加工技术;研制穿戴式、高灵敏和阵列化的生物传感器件或医用生物辅助器件。 |
刘鸣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72年9月出生于上海,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微电子专业,1997年获工学学士;1997年-2002年在北京宏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后为副总工程师;2002年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站,2012年8月出站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于医疗电子,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低功耗数模混合SoC设计,多核处理器设计,数字低功耗设计方法,数字信号处理。 | 何苗 研究员 脑科学研究院PI 2011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并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上。2013年10月回国聘任为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的功能依靠神经环路实现。神经元是构建神经环路的基本单元,其多样性是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工作将依托遗传标记特异细胞型转基因小鼠模型,将传统技术与新近发展的光遗传学、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探索神经元亚型产生的遗传机制、发育过程、环路整合及其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微小RNA在其中的功能。 |
陈伟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5年在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获信息技术硕士学位,2014年在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参与多项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公安局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及骨干。 |